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、吸收、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,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,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。修复技术按照土壤的位置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大类,按照处理原理可分为物理修复技术、化学修复技术、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等。
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固定起来,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,进而阻止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、扩散等过程,可处理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和杀虫剂、除草剂、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。常用的材料主要有粘结剂材料和添加剂材料,粘结剂材料包括水泥类和火山灰类材料,主要作用是将污染物固化在固化体内部;添加剂材料包括活性炭、碳酸盐、混凝土添加剂等,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提高稳定化效果,可采用原位修复或者异位修复。
农田土壤修复主要以原位修复技术为主,其可分为生物、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三大类型。
1、生物修复技术
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、植物根系分泌物、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、吸收、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,简单来讲,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、植物根系分泌物、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、吸收、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。比如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技术,就可以利用绿色植物吸收、挥发、根滤、降解、稳定等作用来转移、容纳或转化重金属、有机物或放射性污染物,目前应用比较广泛。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、微生物修复技术,有时也包括动物修复技术。
2、物理修复技术
主要有换土法、热处理法。
(1)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(深层翻土法)、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(客土法)、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清洁土壤(换土法)将污染土壤与生态系统隔离。
(2)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,将一些有机物和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、砷等从土壤中解吸出来,或者进行热固定的一种方法。
3、化学修复技术
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,通过吸附、氧化还原、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与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反应,将污染物进行固定、解毒、分离提取的一种方法。